素心蕙兰淡雅,宁静,悠远而芬芳......

来源:网络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观念里,人们都有多子多福的想法,认为孩子多了,人丁兴旺,家族才能兴盛,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到老了也就越有福气啦。那么面对现实,果真会如此吗?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养老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再加上抚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等种种原因,许多普通人觉得多生孩子还不如活在当下,好好享受眼前生活来得更实在一些。

当然有些人并不这么想。他们没有经济压力,在意的是”香火传承”,盼望孩子多;而对于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们而言,他们也想多生孩子,原因就是当自己老了,人多帮手就多。

那么说到底,晚年幸福,与儿女的多少有关系吗?对于这个现实问题,我们身边的三位老人说出了大实话。

78岁的胡大妈自述

我和老伴儿在风风雨雨中 过了50年,生了三个闺女,两个儿子。想想那个时候真的不容易,由于我没有工作,家里孩子又多,全家七口人吃饭,都得靠着老伴儿那一份工资,并且每个月还要省下几块钱寄给老家的公公婆婆。

当时粮食不够吃,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每到春天,我就领着几个孩子到郊区的田边地头挖野菜,有时挖不到野菜,还会捋一书包柳树叶子,回家用热水焯一下,攥出苦水,然后放点盐,取名“柳花菜”。就这样的东西,孩子也会一抢而光。

就这样苦熬了十多年,直到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上了班,家里的情况才有了好转,至少可以吃饱饭了。后来,小女儿和大儿子读完大学都留在了大城市,小儿子也学习烹饪当了厨师。挣钱的多了,吃闲饭的少了,苦日子就过去了。

可随着孩子们陆续成家立业,我们却老了。那年庆祝完金婚不久,老伴儿忽然就离我而去。这让我很难过,也有些恐慌,晚年该怎么生活呢?

事后,经过一番商量,孩子们统一了意见,并告诉我,愿意去谁家就去谁家,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家。另外他们说,我跟着一家,所有花销就由其他四家分担。

看到他们既懂得感恩孝顺,又明白“亲兄弟明算账”的道理,我非常满意,心里也踏实了。不过,按照本地习俗,一般老人都会跟着小儿子生活,并且将老房子也留给他。我不想破坏“规矩”,于是就搬进了小儿子家里。

都说人多麻烦事多。可在我们家里却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孩子们都很谦让。本来那姐弟四个都坚持每月给我元生活费,但被小儿子两口子拒绝了。他俩说,咱人多,每家拿出元就够我花了。

说是跟着小儿子养老,但每年我也到别的孩子家都住一住,换一下环境有点新鲜感,心情好一些。如今想一想,虽然当初养孩子挺难,但我不后悔,因为晚年能这么幸福都是他们带来的。

75岁的林大爷倾诉

在我43岁的时候,爱人就患病走了。看着三个未结婚的儿子和70多岁的母亲,我愁得整夜整夜都睡不着觉,短短几个月就白了头。可无论如何,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为了能多挣点钱,我白天上班,晚上就跑到一家停车场看大门。由于没时间管教,几个孩子的学习都不太好,先后下了学。都说没娘的孩子可怜,我不愿为难他们,只得顺其自然了。

出于无奈,我告诉他们,既然不上学了,就出去打工吧,挣点钱准备娶媳妇用,全靠我一个人恐怕不太现实呀。

接下去的十多年里,我帮着他们都操办了婚事,有了各自的家庭。本以为能喘口气,放松一下了,老母亲却瘫痪在床了。又是十来年,老人家去世了,而我也老了,并且浑身都是毛病,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难受。

我有心跟着儿子们生活,但看看他们不是有房贷的,就是工作不稳定的,哪个都不是太富裕,谁能顾得上我呀?

经过再三考虑,我觉得找个年龄相仿的老伴儿,互相帮衬着搭伙过日子应该不错。可对此,三个儿子都坚决不同意,一来他们会被别人嘲笑不孝顺,二来找老伴儿大多不靠谱,往往会惹出一堆麻烦来。

那怎么办呢?实在不行,去养老院得了。只是我没什么积蓄,靠那点退休工资又不够交养老费的,还需要儿子们分担一些。可一提到出钱的事,他们全都不吭声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好,除了一个人熬着,我还有什么办法呢?想想过去30多年的辛苦付出,我时常偷偷地掉眼泪。

68岁的罗大妈自述

我和老伴儿感情很好,结婚40多年很少大吵大闹的,但我俩只生了一个儿子。年轻时,我有心要要个二胎,但被老伴儿阻止了。

他说,孩子多了,生活压力就大了,两个人忙忙碌碌一辈子,都在为孩子考虑,根本过不上几天轻松日子,还不如集中精力,培养好这一个儿子呢。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没像其他父母那样溺爱孩子,而是从各方面都对儿子严格要求,并且做了具体分工。儿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由我负责;业余活动和为人处世由老伴儿来承担。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儿子不仅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学习成绩一直很突出,而且顺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还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一个非常美满的小家庭。

退休以后,我帮着儿子儿媳带大了两个孩子,又还清了房贷。虽然我和老伴儿也步入了老年人行列,但身体还不错。我俩合计着,互帮互助地安享晚年,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儿子小两口很知足,很感恩,一有时间就领着孩子们过来,陪我们说说话,帮着干点家务活儿,还经常留下一些钱,让我俩该吃就吃,想玩就出去玩。

面对现实,大家都没有逃避。有一次,儿子开诚布公地说,假如有一天我们身体出了状况,他们会尽力自己伺候,如果坚持不了,也会帮着雇保姆或者护工的,到时候还请我们谅解。

儿子能这么说,我们很理解,毕竟他们有工作,有许多事情要做,天天照顾我们是不现实的。

如今儿孙满堂,我和老伴儿都感到很幸福。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因为儿子儿媳很孝顺,什么事情都考虑得很周到。

写到

听完这位老人的讲述,对于儿女多的老人晚年幸福,还是儿女少的老人晚年幸福的问题,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了答案吧。

说到底,老人晚年是不是幸福,跟儿女的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倘若儿女能力有限或者不懂得感恩,有再多,你也不会幸福;反之只有一个有出息又孝顺的孩子,你的晚年也会过得很踏实。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不仅要放在老人身上,也应该放在儿女们身上。每个人都应该自强自立,不能一味依赖别人。

当父母有能力了,才能教导出好儿女,才能给予儿女更多的帮助;而儿女们有本事了,人品好了,也才能让父母晚年幸福快乐。

?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uahuilana.com/dhhlsz/1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