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价兰花与低价的共存共荣上
(上) 我在前面的《关于兰花价格与市场购买力的问题》一文中已经陈述了一些现象,兰花的市场价并不是越低越好。因为兰花不是生活的必须品,这是富足的人们追求精神层面的消费品,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点缀生活空间的雅物。同时又因具有多重属性,故亦是投资、投机或收藏的对象,这就是兰花的终端消费群体。 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闲散资金可供支配的人是不会考虑去栽培兰花的,例如处在养家糊口居无定所北漂或南下东奔西走族,他们想着如何积赞资金,买房找配偶生子,而后在有闲散资金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到精神层面的消费。因此,兰花是何物?价格高低和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关系。他们亦不会去关心。除非是有些人想以此为业,做点生意的,这也是谋求生计的36大行,72小行之内的营生之一。 当然从市场的运行机制上来讲,量越多其价格自然也就被稀释下来。原因回到前面,兰花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交易价格一直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一个单位来进行管控,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具有约束力的挂牌交易价。如果谁想多出点货就抛价走量,如果手中没有什么存量也就会惜售或价高才愿意出,这就是自由市场的基本特性。当然了,价格不同亦可以存在苗情苗质不同的内因,有的苗子是恒温或利用科技手段无性组培、有性杂交在使用激素快速培养出来的。这些苗子是批量化生产的,故产量高,成本低,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他们可以做到较低的价格来进行倾销。这样的作法对其他从事兰花生意方具有较强的冲击,但对纯爱好者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爱好者所培育的苗情苗质都不一样,生长慢产量低苗质强健,宜异地栽培种植,故深受引种方的喜爱。爱培者没有专门从事生意方货物积压的压力,做生意讲的快进快出,这样才有利润。货物在经营方手中时间越长就是成本的增加,故他们是以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价格清库存,以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例如,现在很多当初销售兰花的改做菖蒲的生意就是如此,这个方面福建人脑子转得最快。 另外,像爱好者对稀有种进行保护性栽培的,他们会因品级和稀有度定出自己心目中的交易价,不急不躁,如是才能把一些大自然中来自不易的精绝品给保留传承下来,这沿袭了古代兰人的传统作法。 稀有的精品兰花是用来保护的,不是用来砸的,他们坚守着这份信念。在大力弘扬兰文化和推广“瓣型学说”的氛围里,破除一些不利的局面终于迎来了新的曙光。 蕙兰传统老八种之一“大一品”开品 一、高得有理由 有些兰友特别是新兰友,对高价兰花珍稀精品持有不可理解的态度,他们想法是凭什么一棵草要值几万、几十万、几百万或上千万的?其实对于精绝品的高价产生不是今天才有的,这在多年前就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就在今天人们把大量采集到的落山草种在大田里,出现细花的概率是2亩田出一棵的样子,但这还不算是精绝品。精绝品的概率就更小了,那百万分之一或千万分之一的机率或者更小。在古代采兰不像如今的人们那么疯狂,故能在山上找到一棵传世的精绝品,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一只符合“瓣型学说”审美的高格调的花,那是多少年才一遇的。我们知道春兰和蕙兰传承最久并记载于古兰谱上的足有多年,例如春兰“宋梅”、“汪字”等。而蕙兰老八种从清代乾隆年间选育出来的分别是“大一品”、“关顶”、“程梅”、“潘绿”,道光年间选育出来的有“元字”、“老染字”、“荡字”,嘉庆年间选育的是“上海梅”。就是蕙兰新八种也是有上百年的传承历史了。我们查证古兰谱上所记载的春兰和蕙兰铭品名字,经过几百年的选育蕙兰也只有个,保留下来的约有60多个,而春兰则是个,保留下来约有个,珍稀程度可想而知。再如像春兰传统梅瓣和水仙瓣中现在传承的“宋梅”、“集圆”、“万字”、“养安”、“汪字”、“西神”、“汪小尚”等那更是精品中的精品了。而蕙兰传统梅瓣和水仙瓣中现今传承的“程梅”、“上海梅”、“老 ”、“江南新 ”、“潘绿”、“永春”、“大一品”、“元字”、“庆华”、“荡字”等那也是经典中的经典了。 我们再次拿出多年前的落山草“大一品”交易价来做分析:绿蕙荷花形水仙之冠。嘉庆初为嘉善胡少梅植,富阳篓出。就姑苏花会,咸以大一品呼之,遂名。时富商周怡庭以三千金易,不许。明年乃归周。叶阔而环,蕊形小三并,软蚕蛾捧,大如意舌,花光淡绿,气宇轩昂,真黄山谷所谓有士大夫概者也!士夫气概谪仙才,座上争夸 来。 自入江南重声价,千金不易此花魁。鼎翁。 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那个时候是以黄金与白银作为硬通货币对物品的有价结算,并且黄金、白银储备和生产总值肯定是没有现在高......说多了复杂,简而言之就是那个时候的硬通货比现在还要值钱。我们姑且按照现在的人民币市值来演算,那就是0两除以16两等于.5斤,我们再来换算克数就是.5斤乘以克等于克,近段时间黄金每克交易价在元人民币左右,这样就是克乘以元等于337000元人民币。 一直以来铭品兰花交易都是苗或株为计算单位,在古代是以筒为称之。《兰蕙同心录》就“大一品”所记载的信息应该是以筒为计的,也就说是相当于以三千多万元人民币购买了一苗草。如果按照落山新种常见2-3苗一兜,那么周怡庭相当于付出过亿的资金买断了这个当时的落山新种。 这才是多年以来有文史记载的真正天价交易了,然,周怡庭所买到的却是真正的传世精绝品,传承到今天已经是多年了,这也不枉他当年的一番巨资付出。从兰花无价来讲只要购买到正直喜欢的精绝品就值,因为只要个人喜好又有那个经济承受能力,作为财富的主人举手投足之间挥去千万两黄金,那也是明智之举。 在当时的兰花圈里可能有人比他更有经济实力,但全世界却只有那几苗的稀世宝草,一掷千金又何妨?人对于财富而言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全凭自己喜欢就好。独自拥有,独自欣赏,那种感觉就是好极了。后人今天有不理解他的作法,认为是脑子有问题,或者解读为钱多人傻,其实这都是错误的臆断而已。如果周怡庭比别人呆比别人傻,那么他又哪里能聚集到那么雄厚的财富来供他消费呢?其臆断自然不要为古人操心了。 这桩兰史中的天价交易是切切实实存在的,有人说存在自是有其道理,如是解读方为智者而言。 从史料上记载来分析,当年周怡庭开出了天价却未能如愿购买,原因是卖方胡少梅不许,还是待到次年才成交,这说明这笔交易是有着充分深思熟虑过。故钱多人傻并不成立。胡少梅在当地也是有名气的,他并不挖花,而是一位懂得鉴别鉴赏的艺兰人,故守价和什么价出还是能拿捏得准的。 我从来都不反对天价兰花的存在,但是把一个不相干的花品恶炒成天价,最终昙花一现这就非常不道德了,这会洗劫别人的财富。试想一下,如今的天价兰花有几个是经得起两年时间让买方去考虑的啊! 一棵真正精绝品可以传世的天价兰花,那是要一直传承下去的,说到此想起了年2月18日在“中国第十六届(贵阳)兰花博览会”上有缘欣赏过的春兰蛤蟆皮矮种黄花素荷“天逸荷”,惜已不见芳踪。 一个真正相配的精绝品天价兰花,后面一定要好好爱护,但亦要符合自然规律慢长,出壮苗,保种,并在发烧级的兰友手中慢慢发扬光大,切不可盲目追求快长高发,那样做是会毁掉那来自不易的天赐之缘。 继续...... 蕙兰传统新八种之一“江南新 ”开品 请加国香居公众或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uahuilana.com/dhhlzp/9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种middot常见花卉图谱收
- 下一篇文章: 性价比超高的10款兰花,价格便宜,开品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