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湿疹的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426/8890895.html

福贵导读

“肾为先天之本”,这句话几乎印在了每个对中医略知一二的人心中,因为中医告诉我们,肾里边藏着父母传给我们的精华,从受精卵开始,就支持着人的成长、发育,而很多养生高手也告诉我们,养护肾精对延年益寿非常重要。

然而在田原老师采访中里巴人时,他提到,肺管着身体气血的流通,管着人体最重要的活动,呼吸,肺好了,能量营养流通就好,肺不好,再好的精华也没有办法被五脏六五充分利用。而人体吸收的氧气越多,补充的能量就越纯净,人自身的能量就越强大,也就就越健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肺才是真的“先天之本”。

这一说法,是中里巴人先生的经验体会,可能会有很多人不那么赞同,不过,这段很有意思的对话,一定会引起你对健康、对中医养生,或者对我们奇妙的身体,产生更多的思考。

吸收的氧气越多,补的能量就越纯净

中里巴人:我开始看《中医人沙龙》“以泻为补,通养全身”这个专题,就觉得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这个秘方药,我又印证了一个理论,这就是更宝贵的了。其实,这些东西,既是医理,也是人生的哲理。

对于肺为“相傅之官”的这个认识,还澄清了我以前的一个观点。因为最开始人们都说春天为起源嘛,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好像冬天是结束。实际上秋天是开始,把这个阳气灌注到地底下去,孕育一个冬天,里边巨大的热能在春天的时候出来了。实际上,这循环在秋天不就开始了嘛,它就在往里积聚能量。冬天只是一个表现而已,到夏天才是真正的结束,花也开完,果也结好了。轮回又开始了。

实际上,这个理念非常重要,因为这个理念决定什么时候该补,什么时候该结束。

田原:中国人不是有养秋膘的说法嘛,其实这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到了秋天,该进补的时候,您就该去抢时间进补了。

中里巴人:为来年的生发做积蓄。

田原:我现在也一直在想,过去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在体质上、环境上、饮食结构上,全部变化了,我们似乎是春夏秋冬都在补。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为什么谈到秋天补呢?秋天丰收了,农活忙完后,也有时间去吃了。人们在春天和夏天的时候都在忙呢,大量地消耗,到了秋天开始补,这是有道理的。可是现代的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补。

中里巴人:什么叫补?补什么 ?什么是最“清洁的补“?跟补太阳能似的,没有任何损耗,没有任何毒气的排出,这种补是 的。什么是真正的、 的补?就是您吸收的氧气越多,您补的能量就越纯净。实际上您吃的食物 变成的全是氧,有氧的血液。如果您能够不吃食物,从清气里面把氧吸收进来,这样没有需要排泄的毒素,光有好的营养,那是最棒的,这也是道家追求的辟谷养生,不食 烟火。

实际上,人的血液就这么多,比如说cc,整天在血管里流动,它需要一个交换,就是把里边的 化碳这些脏东西送出去,然后把氧气迎进来,它需要的只是氧。如果您能够把空气当中的氧直接吸够了,然后把那些脏东西排出去,您何必要通过吃食物去变成氧呢?食物这东西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讲,并没有增长任何的血液,它只是在您的大肠转一圈出去。

田原: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还是一个形而上或者形而下的问题。

这种通过吃东西让自己感觉到长了气血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一个35岁以后的人来讲,更多的我觉得还是精神层面上的,他觉得吃这东西我就补了。实际上,在这个浪费的背后,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生态问题。

中里巴人:这就跟我说的“和谐”俩字儿似的。

以前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说完这话您本身就饿了。

咱们举个例子,赵云拿着枪打仗,打了三天,一点儿饭都没吃,人家给了俩馒头。本来饿得都不行了,都快从马上摔下来了,吃了俩馒头。马上精神头又上来了,提枪又走了。您说这俩馒头这么快变成血液了吗?变成热能了吗?什么都没有。只是把俩馒头搁肚子里了。它什么都不是,只是在这儿占一空间,但他马上就有劲儿。如果要等这馒头变成血液,起码要三天以后。它得消化以后变成食糜,到肝脏 变成纯粹的血液。

但是,跟吃的东西也有关系。实际上这就相当于多米诺骨牌,嘟噜噜走了,到那块儿空了一块儿,不走了,那俩馒头就在那块儿垒骨牌,把这条龙给接上了。只需要占住那个位置,就能再激活胃液什么的分泌,身体又开始运转起来了。

其实,我不一定非得用这馒头,只要让它运转起来就行。为什么那些辟谷的人不用食物也能运转啊?您只要激活某一个器官,它替代这食物帮您按一下按钮,身体运动起来就没事儿了,不在于俩馒头。

肺才真是先天之本

田原:您提到最”清洁“的补实际上就是补给新鲜氧气,是新鲜氧气调动起肺的正常工作。

中里巴人:没错,这个肺太重要了。关键是它的能量怎么发挥出来,怎么使这劲儿。这东西实际上掺杂在好多领域里边,比如说武学里边,道家的养生功里边。好多人要意守丹田,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站桩?这些东西都到底是干嘛用的?实际上就是为了让肺气能够吸到肚子这块儿来,到这儿才算完成一次呼吸。而我们通常就是吸一半,到胸这儿就没了,没真正发挥出肺的作用。

“肺”这个字,右边“巿”念fú,它是大伞的意思。伞是什么意思呢?输布的意思,把恩泽输布出去,所以这个肺,要按算命里边的说法叫“华盖”,肺气是宗气,它的力量是 的。这才真是先天之本。

老说肾是先天之本,大家都不会用啊,不能光是老说它,还该想想真正有用的东西。一说病了,就老在这儿思考,六味地黄啊,金匮肾气啊……金匮肾气能补肾阳吗?我觉得根本就补不了!不是添了附子阳气就能上来的。为什么呢?不知道原理是什么!

田原:现代医学也强调锻炼。比方说一个人有慢性病,有抑郁症,去跑步,爬山,慢走,慢跑,增强肺功能,病也好了,心情也好了。其实锻炼的就是肺,有了肺的输布,病就好了。

中里巴人:是。肺司呼吸啊,呼吸是什么东西?是节奏。人得病的时候都没有了节奏,心就乱了,心一乱呼吸就乱。您看呼吸很平和的人,都没病。呼吸短了,或者有长有短,或者喘不上气来,就都有问题了。在这么慢走的过程当中,就是把节律调匀了。让肺舒缓起来,让它不受束缚,不紧张。另外一个方面,慢走是处在放松状态的,这一放松啊,气血就都周流了,一紧张气血就攒起来,不周流了。实际上,慢走是身体自己慢慢在调养呢。

有“化”才有新生

田原:肺既输布,又贯通了身体的上下。如此说来,肺脏的功能一直以来都没有被重视起来。甚者被忽略了。记得已故东方小儿王刘弼臣教授,就是“从肺论治”小儿病,疗效 。看来,我需要把当年和老人家的访谈重新学习。

中里巴人:所以啊,《黄帝内经》说肺是“治节之官”,说得太棒了。这个“治节之官”可不是简单的意思。古人讲节字,不是今天的意思。

田原:《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意在权衡治理:“位高近君,犹之宰辅,主行荣卫阴阳,故治节出焉。”

太极全功有这么一句话:前后是本能,左右是技巧,上下是奥秘。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上下”这个奥秘,从大可以说天和地,从中可以说人的上焦和下焦,从社会层面来讲呢,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全部都在里边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君臣关系,父子关系,伦理关系,上下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左右的关系是其次的。肺呢,在身体里边就起到一个治节上下的作用。

中里巴人:对啊,而且,古人说的这个话啊,不能一下就过去了,“肺为治节之官”,字字可斟酌!

“节”就是每一段,“治节”就是每一段儿它都管。为什么叫输布啊?就是灌溉到细微之处。它能灌输到皮毛,到毛孔,这些最细微的地方了。细微的地方都到了,说明它能灌输身体的任何地方。

田原:“肺为先天之本”,这样的观点,恐怕很多中医人还是 。肾脾先后天,这个传统观点已经很坚固了。

中里巴人:很多人啊,都喜欢寻章摘句,一点不会变通,食古不化。文化,很多人注重于“文”,而不懂“化”,其实就“文化”来讲,“文”是没什么意义的,“化”是最有用的,必须得化成自己的东西,必须得化成现代的东西,让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东西!不能接受的话,您光说有什么用啊?您不是说给天听的,您自说自话也没用啊。

其实大家为什么会坚持说“肾为先天之本”,因为很多人以为这话是《黄帝内经》说的。如果您告诉他,“肾为先天之本”不过就是明代的一个医家,跟您一样的一个医家,李中梓说的而已,他就未必那么坚持了。

一般来讲,《黄帝内经》说的都是总源的话题,现代人说的都是分支的东西,您把总源的东西先给它确定了。就像灯塔在那儿摆着呢,您走路不会错了,那是总的方向。然后,下边的就可以随手抹掉了。

但是,灯塔不给竖起来,“肾为先天之本”,他就一直按这个学。您要是这时候再把灯竖起来,他就迷惑了,不知道怎么办了。

而且这人啊,有一个毛病,即使错了,但是只要已经走出50公里了,他不想回头。这一辈子就这样了, 再说吧,错就错了吧。即使他学了半天,也没觉得这个东西真管用。治病也能治,偶尔碰上一个治好了,也不确定,自己也弄不清楚。不知道是用哪个药好的,来一个地毯式轰炸,有些好了,有些没好。实际上,有病不治也有50%的人能自己好,他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好的。

田原:我一朋友咳嗽,老婆就是给用抗生素。时好时坏的,后来睡眠不好,大便也不好。他老家78岁的妈妈也来了北京,得个机会,我就问他妈妈,您觉得儿子病是怎么得的?妈妈说,就是去年回东北受了大寒,这么多年了,我儿子针都没打过,他的身体好着呢。那一次在东北,大冬天,在没暖气的房子里待了3个月,得了一次重感冒,这以后就开始咳嗽。就是肺家受了大寒。

后来一个中医给开了个方子,都是镇咳化痰的, 十味药全部摆上来了。这不就跟西医开抗生素一样吗?这么多镇咳药,吃上之后谁还咳得出来!紧接着,这医生开出了第二个方子,把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的几个方子全搁在一块儿,又来了一个围追堵截,反正总能堵上一个。

中里巴人:固有的观念改变不了。我现在就是一种淡然的心态。这属于“人各有命”,您要把您的认识传递给他,但直接给他,他可 ,因为他不知道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人一有病,那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医院去查查,不管有没有用,都得去查查,找专门的医生看看。这个想法我觉得很正常,可以理解。

田原:我们再回到肺上来,把“量”这个问题也梳理清楚,它的这种无形而发散的力量,怎么应用呢,人们治病的时候不考虑某一个病,某一个症,从肺气的问题怎么入手?

中里巴人:我觉得,先得给肺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使不出来劲儿,因为肺是清气,大肠是浊气,浊气熏着清气,清气就使不上劲儿,就堵在那儿了。要让清气、浊气都通畅,让清气推出浊气,身体才能通,别让清气下不去,浊气出不来,两个都堵在肠胃这块儿,就犯病了。

什么叫“上气不接下气”呢?就是身体中间有浊气顶住了,血液不能真正地大循环。而且,如果下面的浊气越来越多,它就会往上顶您的清气,清气本身是一种能量,借助肝的功能,把这个火就制造出来了。实际上,肺的能量有多大,肝火就有多大,它们俩是相通的。

田原:我一直觉得我的肝火特别盛,可能跟我的肺气足有关系。不过,有的人肺气不足,肝火也很旺。

中里巴人:我觉得是这样,看他堵在哪儿了。不一定是不足,可能是压抑在某个地方了,显现不出来。

田原:当下肺癌的发病率这么高,一个原因是肺为娇嫩之脏,它呼吸来的空气,带着外界不干净的东西很多,受 的几率特别高,不像以前,大家都住土房,接地气,也环保,肺就需要这种清新的东西。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浊气本身对它有熏蒸的作用。

这内外夹攻,导致肺癌产生得越来越多,其实并不完全是抽烟、喝酒的关系。

中里巴人:对,其实是我们吸到清气的含氧量不够了。就是这么回事儿。您发现要是在北京城里呆久了,就会觉得缺氧,到郊区待一阵儿就特舒服。因为您吸进来的本身就不是清气了,动力不足,下面的浊气再犯上来,它就没劲儿往外推了。

田原:要重新提起肺气的力量,重新赋予它神圣的权利。在现代人身上,“通”是最重要的。通了之后, 个养的就是肺,让肺能够舒展开来、运动开来。

中里巴人:对, 条线索就是找和它相表里的大肠,这块儿堵住了,等于是大部分能量都消耗在这里面了,被污染了。

第二步,我们就去找影响肺气不能真正发挥它相傅之官作用的障碍。

还有一个就是寒气束肺,肺被约束了。体内的东西宣发不出去,憋在里边了。为什么老讲要祛寒呢!您把毛孔张开了,它吸收的氧气就更多了,氧气不光是从肺上吸,毛孔还得吸收,所以,寒气把毛孔给闭住了,等于说人体不能蒸馏了,外边的清气也不能完全吸收进来。

田原:有肺病的人,表现出发烧、发热,您猛烈地用上抗生素,对他是一个更沉重的打击。他本来就是受寒引起来的,这些药让他再次受寒。

中里巴人:对,就里外全是寒了。就像屋里很闷,一般您就开个门,这个门主要是外边进来气。如果连窗户都开了,气就马上进来了。但是这毛孔关上大半,通进来的氧气又不是完全的清气的氧气,其实也没吸收多少,全堵着呢,很闷的感觉,您想弄出去还不行,下面相表里的大肠还堵着,这等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从一个循环最开始的时候就遇到了阻力,等于说一开始的动力就没有了。您刚一使劲儿,就使不上。

田原:好比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的时候,先谈到的是改革开放;要让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先谈到的是多方接轨。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个“开放”的系统是针对于自然界来说的。您身体的各个部位,从里到外,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开放的状态,一旦哪儿有堵了、瘀了,那局部的运转肯定有问题,整体与外界的交流也会有问题,各种疾病就接踵而来了。

中里巴人:从总的理念上来说是这样的,知道这个总则以后,您就知道着力点在哪儿了,知道该在哪方面使劲儿了。比如说,现在知道肺与大肠相表里,《黄帝内经》上给咱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好东西,我们要把身体弄通了,寒气太厉害了,如果这寒气消除了,人的温度提高了,我们人就激发起来了。这些点都激活了,特别好。

大肠通了,我们再想办法把体表的寒气赶出去,肺又是一个大解放。

一是祛寒。寒气这东西确实是特别危害人的东西,寒去掉、瘀去掉,人就感觉好多了。但是寒气怎么去掉?是光靠火神派那样老在里边温吗?这温热法当然对一些人是管用,但是如果能够更快捷,力度更大地祛寒……我们就得凭借药。其实 的药是什么啊?就是能把您的本能都激发起来的药。

田原:像发射原子弹一样,“哗”一下就出去了。

中里巴人:关键是他找到了一个激发点。不是这个药本身有多大劲儿,是这个药激发了您身体的某根神经,某个器官的力量。一旦激活了体内自然的那种节律,就不能再用这个药了。就像表停了,您给上完弦以后,拨动一下,它自己就走起来了;您要是老拨动,这个表就不准了。

田原:没有更好,只有正好。非常精彩!

中里巴人:对于肺来讲,如果把寒气去掉,它就解脱了好多,同时呢,这对五脏六腑都有好处。寒气一解掉,什么会增强?肾的能力就增强了。因为和它相表里的膀胱经,它是藩篱之官,相当于人体外围的栅栏,寒气的抵御,由膀胱经所主,膀胱经本身是一个通道,它本身没有能量,肾的能量传给它,它才能抵御得了。

实际上肾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体内的运化、生殖,还有一个就是排解外边的寒气。为什么把它叫“作强之官”呢?实际上就表明它是管生殖的。如果不繁衍自己也能生存,我就下肢都给截了,也能生存,但是我不能“作强”。实际上到肾发挥作用的这个地步,已经是赋予了我进一步强壮的能量了,而并不是说最基础的一个能量。

这就相当于是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豪的过程。作强之官,就是小康了,然后呢,“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到了伎巧之官,就到了富豪的阶段了。实际上人的 是要强壮肾,但那是一个塔尖的问题, 的问题。肾并不是最开始的力量。

现在说“肾为先天之本”,把 要达到的力量变成了开始的动力,就有问题了。您要一开始就从肾那块儿让它发力,怎么发啊?它没有能量源,自己怎么能发力呢?我们要找到源头!比如,看这个人有钱,但是他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呀?您得找到给他钱的那个人,不能说他有钱就用他的,一旦他用完了,就没有源头了。就像赶马车一样,您要赶马,不能赶车。马才是源头。

田原:“肾为先天之本”,这句话现在看上去很模糊。

中里巴人:当时李中梓为什么说这个话,咱们也不用去揣测它的含义。我觉得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其实我对中医的这些东西,不是特别关心。我只关心什么是“武功秘籍”,什么是能够迅速增长体质的东西,而不是费力而无功的事。有时候您练半天,白练,练一辈子也许还练错了,您得知道源头在哪儿,从源头练,事半功倍,您要是从支流上练, 越练越迷惑,当初怎么练成的都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有大的进展。从支流上练,就是小的进步,没有质的飞跃。

“脾为先天之本,肾为后天之本”,很多人不过是把这两句话当成一口头禅来说。脾胃呢,就是喝点粥营养一下,让气血增长,脾为生化之源嘛。实际上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很难讲。脾、胃、肾,这帮人是木工、电工,如果您不给他们发工资,他们就不干活,蹲在那儿怠工。怠工的时候您给他们吃点药,他们临时地动弹一下,过两天又不灵了。根源在于没有发自内部的动力、持久的动力。

没有持久的动力就不行啊,人不是活一段时间,得活一辈子呢。您要找到一辈子管用的东西,一劳永逸的东西,这才是上策,这么一练,我就一辈子受益了。像那种似是而非的,可能管用,也可能不管用的东西,我根本就不练。人生苦短,哪有时间去干这种事去啊?就练那很确定的,大方向不能错了。

田原:什么是我们的根本?什么是我们的发力点?一定要弄清楚。多数人对身体的迷茫,也是对人生的迷茫。

中里巴人:其实真正的动力全部来源于心。您心里有多大的愿力,您想成为一个强者,您才能成呢。您如果就想混日子了,没有一种持久的愿力,那您天天练也没多大用。有多大愿,您的眼界就有多广,您的力量也会很大。

人活一口气儿,这个气儿在心里鼓动多大,您的身体才能表现出多大的能量。人的能量是可以被挖掘,可以被激发的。如果您不激发,觉得我这是在储备,一辈子都这样,到老了也没有被激发起来,那就像湿火药一样,永远也用不起来了。好多人啊,这花儿还没开放呢,就已经枯萎了,没有开放的机会。所以,只有绽放,您才会发现这个能量有多灿烂,而且,开完一次,还能再开,还能开得更大。这种能量啊,要多大有多大。真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话也是对的。但是一般人没有这么大的心愿,而光琢磨用这个方法,那个方法,那就错了。您有这么大的心愿,用对了方法,您才会觉得这个方法是真棒。

田原:其实就是一个原点的力量,从这里发散出来的力量,像太阳的光芒一样,永无止境,您看不见,但是永远有。

福贵在这

中里老师这里我们不用过多介绍,如果说当年其他人是带来了养生热潮,那么可以说中里老师的出现是掀起了养生的革命。

有术有法,术法相通,过去我们给大家推荐过一些中里老师的养生法门,推腹法,跪膝法等等。而正值秋冬之时,肺气的保养更是重中之重。

今天的文章非常精彩。

(顺便说一句,这灯笼一样的大柿子,可真是去肺热的好东西!)

祝大家周末愉快!

特别注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uahuilana.com/dhhltx/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