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兰传统铭品“翠萼”是新八种之一,花色久开翠绿故而得名。上个世纪年落山,浙江长兴 艺兰前辈蔡国平,在长兴山中寻得绿壳梅瓣蕙花,后卖给江苏无锡荣文卿。因花朵翡翠绿色,故荣氏命名为“翠萼”。

而“绿蜂巧”则是在上世纪20年代(民国初年)命名。最早的开品照片可见日本小原荣次郎《兰华谱》上黑白照片与详细介绍,这是已知的追溯源头最早的了。而错把“翠萼”当成“绿蜂巧”则是日本出版发行的铜版纸质,全书都是彩照,可见晚了很久。

原始是定调定格的,是以此为遵循的依据,故错自然是后面的事情。打个比喻,当年宋锦璇选育命名“宋锦璇梅”时自然不会有任何的差错,直到日本《兰华谱》出现了“宋梅”白舌头讨论时,也没有人认为是出了差错,当后来自从有了人工组培或杂交后,这才乱了套。因此说,错是后面发生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以讹传讹弄虚作假这才出现今天的乱象,像很多商贩在介绍“翠萼”时竟然说又名“绿蜂巧”,这简直就是在开兰史的玩笑。“翠萼”落山早“绿蜂巧”十来年之久,以自己的固有特色入选了蕙兰新八种,而“绿蜂巧”虽然花品较“翠萼”为佳,由于蕙兰新八种评选尚未见“绿蜂巧”面世传承,自然也就没有它入选的份了。因此,“翠萼”就是“翠萼” 不能称之谓“绿蜂巧”。

蕙兰“翠萼”年自然开品

翠萼

花艺:绿蕙飘门

产地:浙江长兴。

历史:清宣统元年(),浙江长兴 艺兰前辈蔡国平,在长兴山中寻得绿壳梅瓣蕙花,后卖给江苏无锡荣文卿。因花朵翡翠绿色,故荣氏命名为“翠萼”。据赵令妹《中国养兰集成》记载:清宣统元年(年),浙江长兴 艺兰前辈蔡国平,在长兴山中寻得绿过梅瓣蕙花,后卖给江苏无锡荣文卿。因花朵翡翠绿色,故荣氏命名为“翠萼”。

特征:株型紧凑,叶姿半垂,质糯润,色深绿,有光泽。叶片7-8张左右,长40-50厘米,宽1厘米左右。叶面呈“V”字型,齿粗脉明透背,叶尖尖锐;花,五瓣分窠,癃放,外三瓣长脚圆头,瓣质硬糯,中间有明显的主筋,瓣端之尖急收呈后反状,故使之瓣背向后飞,平肩。瓣长1.8厘米,宽1厘米,直径4厘米。半硬蚕蛾捧心微分使之鼻梁微露,捧长1.5厘米,宽0.55厘米。如意舌,舌端略小,舌头中下部位宽,舌面平伸或微宕,长1.5厘米,宽1厘米,舌面紫红色斑块。花,翠绿色净;新芽绿色。脚壳厚硬斜出。浓香。

花苞:橄榄形,苞衣紧裹。绿衣粗筋纹,稀疏通顶,沙晕好。脱壳佳。五张苞衣质硬糯,形体收得较好。

花莛:绿色灯芯杆。挺拔斜出或直立。花萼排序疏朗,长45-50厘米,粗0.5厘米。花萼9朵左右。小花柄绿色,长4厘米,粗0.3厘米。小箨衣绿色,硬糯,长2.5厘米,宽0.3厘米,绿彩浓,沙晕重。

鉴赏:该花的亮点是在“翠”字上。我们都知道蕙兰在开花的时候气温正在逐渐升高,很多花是经受不起温度升高的熏蒸,在高温的蒸腾作用下,甚至于阳光的照射下10天左右嫩绿或翠绿的花色即泛黄。温度的骤升骤降花朵退色亦快,然而不管气温如何恶劣地变化,“翠萼”就是“翠萼”始终翠绿如初。这就是该花的 不同处。“翠萼”绽放出小巧玲珑朵朵如一的笑脸,十分喜庆!

PS:兰花传承需要追根溯源以正视听千万不能浑水摸鱼颠倒黑白,只有爱培者认真对待这才能从艺兰的长河中取得真经成就自己。凡是,在鉴别鉴赏中对自己没有严格要求的,终将浑浑噩噩过着,当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时,也就成了普罗大众。人家赏兰你也赏,别人种兰你也种,可是结果却是截然不同,这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照片于年4月由万云坤(国香居)拍摄

蕙兰传统种“翠萼”年开品

本文系原创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盗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年05月20日万云坤于国香居

国香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uahuilana.com/dhhltx/10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