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WER

漫谈

花谱

九命原指周代官爵的九个等级,据《周礼·春官·典命》记载:

伯为上公九命;王的三公为八命;侯为七命;王的卿为六命;子男为五命;王的大夫及公之狐为四命;公、侯、伯的卿为三命;公、侯、伯的大夫及子男的卿再命(二命);公、侯、伯的士及子男的大夫为一命。

五代时期南唐张翊撰写《花经》,他仿照官秩等级,将可以用于插花的七十一种花卉,按其品质高下分为“九命九品”。

这一做法开创了后世“品花”、“制谱”的先河。到了明代,张氏后人张谦德编著《瓶花谱》,自然也按照前人所创的办法,新编了一部花谱,并重新为各种花卉排列了一番品级。

世界花艺大赛

中国台湾

陈定帆

作品

世界花艺大赛

乌克兰

InnaPetrenko

作品

世界花艺大赛

中国

韩海

作品

一品九命在周代为上公之位,按明代的官衔,正一品之位有: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宗正、宗人、左、右都督,都是位高权重,所谓的“万金之命”。

一品九命:

兰,牡丹,梅,蜡梅,各色细叶菊,水仙,滇茶,瑞香,菖阳;

张谦德先生品评花卉,以兰、牡丹、梅这三种花为首,位列一品九命,足见这三种花的地位。

牡丹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 ”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牡丹以仪态雍容著称,有“国色天香”的美誉,明代唐寅画作《唐寅牡丹仕女图》中,用牡丹和名门淑女相配,佳人面相贵气、倾国倾城,牡丹自是天香国色、仪态雍容,两者相得益彰,使人一望而知是大家闺秀,而非小家碧玉的纤巧之态。

《唐寅牡丹仕女图》画上题曰:

牡丹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阴万两金;

拂晓起来人不解,只缘难放惜花心。

世界花艺大赛作品

菲律宾JosephvengarayDUMADAG

作品

日本小西拓

作品

梅花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梅花向来以格调高洁闻名于世,有“千古高风”之叹。

北宋王安石有“凌寒独自开”之句。南宋词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中意境,清冷而孤高,细腻而隽永,绝唱千古。

伟人也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之句,借梅花抒情寄意,豪情万丈。

元代画家钱选所作《信国公遗像》,更是以一束冰肌玉骨的梅花,来比喻信国公文天祥坚贞不屈的品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世界花艺大赛-吉尔吉斯斯坦-PertANOKHIN作品

韩国

JaeHwangLEE

作品

中国

黄仔

作品

新西兰

FrancaLOGAN

作品

插花人们爱花、惜花,观察它们、品鉴它们,从它们的自然的形体中感受美的存在,又将自己的情感附着在花卉们的美上。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又忍不住想要以自己的想法来创造美,于是,就诞生了世上最早的“插花”行为。与梅花、牡丹两种花卉相比,同样位列三甲的兰花则要特殊多了。用在“插花”上,也显得有些 。牡丹虽华贵却不稀有。我国是牡丹的故乡,尤以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两地盛产。河南洛阳早在隋唐时期就开始栽培牡丹,唐代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晚唐诗人皮日休的“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 香”,都能让后人得以遥想,在千年前的那片花海人潮里,人们竞相争睹牡丹芳容的盛况。隋唐以后,洛阳牡丹开始在全国各地传播栽培,至今已遍布五湖四海。距离河南洛阳不远的山东菏泽也是一处牡丹产地,有“家家植牡丹,户户飘花香,大地铺锦绣,彩霞自天降”的 景象。梅花则是树生植物,花期到来时,满树飘香,折几枝用来插花也无损大碍。

兰花

我国传统的兰花,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寒兰等,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它们一般没有夺目的颜色和硕大的花、叶,却具有我国审美中极为推崇的质朴文静、典雅高洁的形象,因此兰花常常被人们称为“花中君子”,与梅、竹、菊并列。

所谓“万物有灵,花能解语”,古代雅士们用“兰章”来称赞优美的文辞;用“兰友”来称赞真挚的友人;用“兰花”来表达纯洁的爱情——

“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

但兰花却十分难以培育。

兰科植物一般都没有发达的根系和枝叶,兰花则更是如此,它喜阴畏阳,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且种子极小,需要特殊菌类与其共生,形成假球茎后才可以分株栽培。但兰花的种皮又不易吸水,仅有一颗种子的情况下发芽率极低,所以一般要用3~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小心养护,半个月左右才会逐渐发芽。

因此,艺兰之人,必是对兰极为爱惜,自然舍不得剪折花枝用来插花。

兰花常常被用来做为盆景观赏,或放在室内增香“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孔老夫子更是将夫兰(蕙兰与白芷)的香气称之为” 之香。

世界花艺大赛作品

马来西亚LiJunLIM

作品

法国

MaximeAlexHuguesHURTAUD

作品

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记叙过他的插花故事,写到兰花时,他说——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瓶口取阔大不取窄小,阔大者舒展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比于瓶口中一丛怒起,以不散漫、不挤轧、不靠瓶口为妙,所谓起把宜紧也。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或密或疏,或进或出,全在会心者得画意乃可。”

由此,可见兰花中也有凡品,更可见无论如何惜枝怜叶,一旦爱花成癖,又习得“剪枝养节之法”后,总是忍不住要剪几枝来插瓶把玩。

我国关于“插花”的记载由来已久,相传最初是为了“佛前供花”,后来又逐渐发展为妆点宫闱殿宇之用,很久以后,“插花”这件行为才最终流传到民间百姓家中。

“插花”起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在两宋及明代最为文人雅士所推崇,然而清代以后却停止了发展逐渐式微,直到今天。

谈起插花艺术,人们首先想到的却是日本花道,这和茶道、棋道、书法一样,墙内开花却香在了墙外,难免让人唏嘘。

/

引用

《瓶花谱》《浮生六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uahuilana.com/dhhlsz/8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