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云南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鲜切花、大花蕙兰、地方特色花卉等观赏花卉主产区,以及加工花卉(含药用、食用、工业用和保鲜花)、旅游花卉重点区域,并发展起了全国驰名、世界知名,两种交易机制共存的花卉市场,花卉科技创新、物流运输、技术培训等配套服务齐全,特点鲜明,亮点凸显,全行业发展喜人,后势强劲。

一、多类产品齐头并进

据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 统计,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万亩,综合产值.5亿元,出口总额2.5亿美元,花卉企业家;从业人员80余万人,花农收入80亿元。除花卉企业下降6.3%外,其他主要统计指标环比不同程度上涨,增幅在2.3-14.1%之间,其中总产值增幅 ,花农收入增幅最小。至此,以鲜切花、种用花卉、地方特色花卉、绿化观赏苗木和加工用花卉为主的多元化花卉,与旅游、养生、保健、加工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劲势头。

1.鲜切花生产规模保持平稳。年全省鲜切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7.6万亩和83.7亿支,连续21年保持 。在主产区向传统产区转移延伸,新区品种结构调整过渡期,生产技术集成初步取得成功,花农生产调控能力增强,种植盲目性明显减少,全省花卉产量、优质花比率逐渐提升,鲜切花产销两旺。

2.地方特色花卉产业化初显。年云南地方特色花卉种植面积达3.6万亩,总产量1.9亿株,总产值47.95亿元,是云南特色花卉产品。以山茶花、高山杜鹃和国兰为代表的地方特方特色花卉重点分布在滇东北、滇西北、滇中地区,其中大理、保山的地方特色花卉商品化程度 ,形成了以昆明宜良和大理为主的交易集散地,这些区域的生产技术、产品形式(如盆花转造型盆花、盆景)进一步得到改进和提升,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产业化生产初见成效。

3.绿化观赏苗木步入“横盘”状态。经过前两年的快速发展期,年全省绿化观赏苗木生产规模下降,总面积为18.1万亩,产量12.62亿株,较好上年分别下降8.6%和20.3%,产值96.3亿元,同比增长13.4%。需要一提的是,云南樱花等种植规模大的品种以及中小苗木产品供大于求,价格走低,产业面临品种结构优化调整。

4.种用花卉发展迈入新台阶。以鲜切花种苗、种球为主,盆花、加工用花卉和花卉种籽为辅的种用花卉产业优势凸显,发展起了以玉溪、曲靖、昭通为主的种球生产区域和以昆明和玉溪为中心的全国重要鲜切花种苗和种籽生产基地。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商品花卉品种总数余个(不含绿化观赏苗木类),全省鲜切花种苗年产量近8亿株,其中非洲菊、月季、康乃馨等种苗占国内60%以上市场份额;以百合为主的种球年产量2亿余粒,百合种球国产化率达53%,年产量约万粒,玉溪明珠公司所占份额超过70%。

5.加工类花卉发展喜人。年食用药用和工业用花卉种植面积近60万亩,其中以食用玫瑰为主的食用和以灯盏花、红花和铁皮石斛为主的药用花卉48.2万亩,环比增幅5.5%,产值67.8亿元,环比增16.1%,以万寿菊为主的工业用花卉10.7万亩,环比增9.2%,产值2.1亿元,环比下降27.9%。此外,保鲜花、干花等鲜切花精深加工蓬勃发展,涌现出了昆明郑继兰、祥郡花卉等观赏类深加工企业。初步估计,年全省玫瑰保鲜花年产量逾万支(朵)、绣球保鲜花产量1.5吨,总销售额1亿元以上,单支保鲜花平均售价在5-10元,每公斤绣球保鲜花-元,是同数量鲜切花的10-16倍,鲜切花附加值提升了至少10倍。

6.新优盆花发展后势强劲。年云南大花蕙兰生产规模依旧保持 ,成品花总产量万盆,较上年增长25%,占全国该品种总产量的90%,生产队伍从企业为主题转向花农和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以花农为主的小农场逐渐增多,并有发展成为大花蕙兰主力军的趋势。虽然年宵花主打产品大花蕙兰的产量和品质再创历史新高,但价格却依旧保持在底部运行,高价行情一去不返。在大花蕙兰团体性消费低迷的背景下,消费者对新、优、奇品种的需求猛增,市场日趋活跃,一些市场上少见,生产还未走向规模化的小型盆花新品种呈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产量猛增。以盆栽月季为例,年全省盆栽月季总产不到30万盆,到年这一数据可能扩大到万~万盆,品种多达百余个,而年还是空白的盆栽洋桔梗,年也开始小批量上市。未来两三年,百合、非洲菊、铁线莲、金线莲、石斛(种类众多)等盆花产品讲批量上市。类似的品种还很多,此处在一一列举。

二、行情依然涨姿势

尽管受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国际主要市场消费疲软、国内团体性消费受限等内外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因大众消费市场的拓展、消费人群的扩大以及节日消费的拉动,年全省花卉行情依旧保持稳中有升的喜人行情。10年来月季切花月均价走势图

以鲜切花为例,年玫瑰、康乃馨、百合和非洲菊四大切花均价1.54元/支,较年环比保持平稳,其中玫瑰和非洲菊分别上涨10%和18.21%,康乃馨和百合下降30.27%和7.15%。从单个品种分析,全省11个鲜切花品种年均价涨多跌少,其中6个品种上涨,玫瑰均价0.87元/支,环比涨10%。玫瑰一直是云南拳头切花品种,全省近8万亩,年产40亿支,品种多达百余个,其中不乏有一些国际流行的新秀品种,如冷美人、狂欢泡泡、蜜桃雪山等引进品种以及金辉等自主研发新品种,这些品种 达5-9元/支。云南玫瑰已形成单一品种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格局,销售、采收包装、物流运输、营销等环节运作成熟,社会化分工细致,市场竞争力高,因此年行情喜人。非洲菊均价0.35元/支,环比涨18.21%,勿忘我均价12.39元/公斤,环比涨46%,情人草均价17.6元/公斤,环比涨3.46%,菊花均价1.14元/支,环比涨8.12%,洋桔梗均价2.3元/支,环比涨11.32%。下降的品种是康乃馨,年其均价为0.34元/支,环比跌30.27%,这主要是因为全省种植面积增加,且大部分基地还属于新区,其技术水平较低,优质花比例少;百合经过2年的调整,种植规模保持稳定的同时,产品质量提升,品种结构更趋于合理,年均价4.59元/支,环比略降1.15%;满天星经过-年的高价后,回调至今年的29.59元/公斤,环比下降19.20%。

长期来看,云南鲜花行情近10年保持波动上涨走势,其中占鲜切花80%比重的四大鲜切花年均上涨14.94%。年是10年中均价 的一年,这主要是受百合价格徒涨所致,刨除百合行情的影响,三大切花均价保持缓坡上涨行情。鲜切花价格上涨主要受2个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种苗、地租、人工、资材等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市场不断扩展, 线城市以及发达地区乡镇花店增多,尤其是90后年轻消费群体扩大,因此国内花卉消费量每年保持的增幅20-30%增长。因此,今后鲜切花行情走势依旧喜人。

从品类看,玫瑰、洋桔梗等优势切花产品行情稳定,优质花依旧保持高价姿态,价格还是那么任性,而绣球、帝王花、蜂蜡花、嘉兰、荷花等特色切花供不应求,发展空间巨大。从时段看,一季度和四季度期间,年初和年尾以及母亲节、七夕节等重要销售时段,花卉价格依旧遵循高价行情的规律;销售淡季,即二季度和三季度的4-9月份期间,鲜切花整体行情不温不火,其中非洲菊、百合等适应性广的大宗品种,因国内其他地区也开始小规模发展,行情稳中略走低态势。大花蕙兰因-年行情一路走低,投资者趋于谨慎,而贸易商则把渠道开拓纳入工作重心,年行情见底走稳,年底至年初,随时市场生产调整不断优化,国外和国内两个市场的不断扩展,大花蕙兰销量预增,行情有望明显回升。

此外,年食用玫瑰、药用石斛、保鲜花等精深加工花卉整体走好,但年因原料生产和销售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投资风险加大,需要在加工技术、原料品质、设施设备改进、消费者培育等方面多下功夫,提高精深加工产能及其产品附加值,避免盲目生产带来的行情低迷现象的再次发生,尤其是普遍低迷行情现象的出现。

三、趋势明朗亮点凸显

(一)生产区域布局合理,品种结构更为优化

凭借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全省形成了以昆明、玉溪、楚雄、曲靖为主的滇中温带鲜切花片区,以西双版纳、思茅、红河为主的滇南热带花卉及配叶植物片区,以迪庆、昭通、丽江为主的滇西(东)北球根类种球繁育片区,以大理、保山为主的滇西特色花卉片区的合理发展局面,红河、楚雄等地区则逐渐成为鲜切花生产新区;形成了以康乃馨、玫瑰、百合等鲜切花为主,地方特色花卉、盆花、观叶植物、园林绿化植物、干花及种苗种球等共同发展的格局,其中单一品种生产更为科学合理,逐步形成了单一品种规模化生产,基本可以满足国际大市场对同品种、同规格产品批量、稳定供货的要求;在产业配套服务上,花卉市场交易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和物流运输体系等都已经初步建立并得到较快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食用玫瑰、三七花等加工用花卉品种种类不断增多,种植区域从滇中局部地区快速覆盖全省各地。年油用牡丹在云南滇西、滇东北、滇南的普洱、滇中等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初步统计,一年多时间里,生产从无到有,至今已达多亩,云南有望成牡丹产业重点新区。

(二)科技实力不断加强,研发创新取得突破

全省花卉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加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花卉企业及 品种测试站相协作共进的研发体系初步形成,品种研发创新与推广、技术研究与应用、运营管理模式创新成效显著。新品种选育方面,年全省引进、驯化花卉新品种余个,累计成功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个(截至年1月1日),其中4在国外获得授权,云南已成为全国 的花卉新品种选育中心,全省自主研发花卉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达亩,部分品种还实现了批量出口。生产技术研究方面,已制定各类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60项,种苗快繁、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实力 全国。在组织方面,借助拍卖市场和重点企业服务平台,全省形成了不同形式的花农经济合作组织和“公司+基地+科研院校”或“公司+花农(花农经济合作组织)+市场”或“社会组织+示范基地+市场”等各类组合企业管理模式。

(三)产业链不断延长,相关行业令人瞩目

云南花卉产业涉及领域更广,产品种类多样,花卉功能从观赏性延展至观光旅游、养生保健、日化食品等多个方面,花卉产业链由 产业向第 产业延伸,生产存量逐渐得到盘活,产销进入良性运行轨道,信息、营销和科技创新前沿领域和服务产业日益完善走好。花卉产业横向发展的同时,也纵向跨行推进,与旅游、养生等“非花卉”产业叠加,共融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旅游花卉、花卉文化产品、美容化妆品、养生保健品、鲜花类食品的需求欲望日益强烈,从而催生了花卉旅游业、花卉文化、花卉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吸引众多社会资本







































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uahuilana.com/dhhlsz/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