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3.html

“事物形象”简称“物象”

出现在咏物诗词中的“事物形象”,一般都是作者自身的写照,“物象”的特征便对应着人的能力、品行与志趣。咏物诗歌一般会用到比喻、拟人、象征或托物言志等手法。

咏物诗歌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我们把咏物诗歌中所写的中心形象叫作“物象”,如《咏白海棠》中的白海棠,《昭君怨·梅花》中的梅花,诗中的描写都围绕这个“物象”来展开。咏物诗歌都是以物喻人,一般都要用到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象征、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我们解读咏物诗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第一步,找出诗中的物象;

第二步,明确诗中物象的特征;

第三步,指出物象特征与人物的内在(能力、精神、品格)联系。

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唐诗:

咏山泉

[唐]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解析

本诗前六句围绕山泉来写景,描写山泉的平凡、色彩、声音及能力,最后两句赞美山泉的品格,寄托了诗人的人格追求。

可以组织参考答案如下: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自己对内外兼美、恬淡宁静、不求名利的人生的追求。

再来看一首难一点的南朝诗:

咏素蝶①诗

[南朝]刘孝绰②

随蜂绕绿蕙③,避雀隐青薇④。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⑤。

[注]①素蝶:白蝴蝶。②刘孝绰:南朝梁文学家,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③蕙:香草名。一指薰草,俗称佩兰,古人佩之或作香焚以避疫。二指蕙兰,叶似草而稍瘦长,暮春开花,一茎可发八九朵,气逊于兰,色也略淡。④青薇:指嫩青的细叶。⑤依:依附、托身。

这首诗有什么含义?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解析

我们先用三步法来解读本诗。

第一步:由诗题可知,本诗所咏的物象是“素蝶”。

第二步:本诗围绕“素蝶”这个物象来写,前三联刻画素蝶的活动: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日光映照时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这就写出了“素蝶”翩然飞舞却又不能自主,必得躲避鸟雀的特点。尾联用拟人格直抒胸臆,言“素蝶”欲依“嘉树”之情。

第三步:诗人写“素蝶”翩然飞舞,却又命运坎坷,不能自主,实则就是写自己空有才华,却不能自主,只能依附他人的坎坷命运。写“素蝶”欲依“嘉树”,实则是写自己希望得到当权者赏识和重用的心理。

据此,我们可以组织参考答案如下:

第一问: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空有才华,却不能自主,只能依附他人的坎坷命运,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赏识和重用的心理。

第二问: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我们再来看一首宋词。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作者为什么认为桂花是“花中第一流”?

解析

我们依然用三步法来解读本词。

第一步:由词题可知,本词所咏物象为“桂花”。

第二步:上阕一、二句写桂花浅黄、清幽,体性娇柔,性情淡泊远离尘世,而浓香却久久存留。三、四句直抒胸臆,言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桂花本就是花中的第一流。下阕写桂花在中秋盛放,冠绝诸芳,让梅妒菊羞,最后更是大胆指出屈原在《离骚》中未写到桂花乃因情思不够,可谓石破天惊。

第三步:作者写桂花其实就是写自己,写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实则表现自己在乱世中傲视尘俗、挺拔不屈的品格。

据此,我们可以组织参考答案如下:

作者认为桂花浅黄、清幽,体性娇柔,性情淡泊远离尘世,而浓香却久久存留,更加注重内在美。这与作者不媚时俗,在乱世中傲然独芳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因而大胆赞美它是“花中第一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uahuilana.com/dhhljb/1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