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45万盆,菏泽40万盆,丰收的催
雍容华贵、花大色艳,是很多人对催花牡丹的第一印象,这促使其在年宵市场长期占有稳定份额。据《中国花卉报》记者调查,催花牡丹年宵季的上市量逐年增加,销售渠道越来越广,但产品品质的提升相对滞后。 年宵总量增加,销售顺畅 今年催花牡丹的年宵上市量相比去年有小幅增加,主产区洛阳产量在45万盆左右,菏泽40万盆左右。 据了解,今年洛阳的45万盆催花牡丹中,在本地催花的有30余万盆,转运到上海催花的有十几万盆。产量之所以增加,主要由于从业者比较看好催花牡丹的市场前景,扩大了生产规模。 菏泽催花牡丹每年都有“下广”的传统,今年,本地和转运到广州催花的数量都有所增加。据菏泽盛林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李胜介绍,在菏泽本地,很多规模不大的种植户都以5年为期租赁花棚,今年有不少人的租赁到期,他们将去年未销售出去的牡丹种苗挖出来,集中催花做年宵花销售,使得上市总量增加。 催花牡丹的销售期在元旦至春节期间,受去年底的疫情影响,起初,大部分从业者对年宵行情并不看好。但从元旦开始,基地陆续出货,1月11日前后迎来出货高峰期。“当天下午,一下卖出去好几百盆,其他基地也在大量出货。”李胜告诉记者。 截止1月16日上午,记者调查的几家规模较大的基地产品已销售超80%,少数几个基地还有少量剩余,目前还在陆续出货。 价格方面,催花牡丹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常规产品单价在元至元之间,品相极佳,品种独特的产品能卖到多元,春节定制款组合盆栽价格能达到多元。越临近春节,优质产品的价格越会出现小幅上调。 另有多名从业者介绍,今年催花牡丹的整体质量参差不齐,优质产品偏少。“往年催花效果不好的产品也就5%到7%,而今年能占到20%甚至更多。”菏泽市天香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丰见告诉记者。 从业者大多认为,由于今年冬季气温偏高,再加之春节来得早,使得牡丹春化阶段完成不彻底,导致整体品质不高,还有不少人称今年是收成“小年”。 线上销售逐年攀升,销路拓宽 春节期间,催花牡丹主要应用于景区礼品销售和花展展览布置,对于生产者来说,这些企业客户的需求量相对稳定。 前些年,催花牡丹主要通过各地花卉市场流向终端客户。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借助互联网打通电商渠道,拓宽了产品销路。“以菏泽市绿美牡丹园为例,近三年来,催花牡丹电商销售份额逐年增加,第一年占比10%,第二年30%,今年已增加至60%以上,预计今后份额还将继续增加。”李丰见说。 催花牡丹生产商的“触网”方式很多样。规模大、品种多、质量佳的基地与电商平台头部商家达成合作,直接为其供货,通过他们输送到家庭园艺市场;具有一定电商经验的花农自己开起了淘宝店、拼多多店、抖音店;电商经验不足的花农与主播合作,让他们帮忙直播带货;还有的花农从元旦开始,每天在自己的花棚里直播两三个小时。 “现在电商渠道很成熟,愿意尝试且收效不错的人越来越多,通过互联网让牡丹产品走向全国各地,未来还要更多地跟电商融合发展。”菏泽谷雨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晓奇说。 在打通电商销路的同时,催花牡丹的产品包装也实现了改进升级。牡丹成品花体积大而重,长期以来,商家用一张报纸、几根红绳,缠上几道就把包装工作完成了,这简陋的包装方式完全掩盖了牡丹雍容华贵的气质。 近两年,这一情况大为改观,催花牡丹的产品包装日渐精美,而且更耐运输。花农用定制的泡沫箱替代了原有的简陋包装,不仅节约了打包成本,也降低了货损。 整体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待提高 一直以来,牡丹都以“花大色艳”的特点著称,催花牡丹虽保持了这一特性,但催花质量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良好的植株状态、鲜艳的花色较难得到稳定保证。在类型多样、竞争激烈的年宵花市场上,相比于蝴蝶兰、大花蕙兰等产品,催花牡丹在花色丰富度、观赏期长短上稍显逊色。 “与主流年宵花相比,催花牡丹整体性价比不高,有的消费者认为它花期短,不易养护,产品结构单一。”山东盛世芍花智慧农业公司董事长赵文双告诉记者。也有从业者认为,与自然开花的大田牡丹相比,催花牡丹还存在着花朵偏小、花型单一、花色较淡等缺点,也成了制约消费者选购的原因。 多年来,催花牡丹品种以‘洛阳红’‘紫二乔’‘乌龙捧盛’‘银红巧对’等常规品种为主,色系以红色、粉色系居多,其他色系的品种相对少,且催花效果不够稳定。针对产品结构单一的情况,近几年从业者推出了微型牡丹、牡丹盆景、牡丹切花等新的规格和产品形式,但目前推广速度比较慢,产品受众面较窄。 微型牡丹产品 “我是84年的,在行业里算比较年轻的了,90后从业者更是寥寥无几。”河南洛阳天盛盆养牡丹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超坦言,现在行业缺乏新鲜血液,活力不足。据了解,目前种植催花牡丹的从业者多为年纪较大的花农,规模小而散,生产条件较差,产品品质不稳定。 “农户的规模不大,他们一般一年只做一次春节销售,把催花牡丹当副业干。”李晓奇分析说,有些花农靠父辈传下来的经验吃饭,缺乏对技术上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多年来,张超一直在带领团队改进创新,他坦言,在生产环节,催花牡丹与其他现代花卉的差距太大,虽然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但产业相对小众,很难做大。“不少人的种植方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没有数据做支撑,整个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改进优化。” 疫情这几年,张超不断向专家取经,并从设施、肥水管理、植保等方面调整栽培种植方式,经过多次摸索与尝试,催花牡丹整体质量有了显著提升。“进步是有的,但是很慢,还不够,还需要大家一起沉下心来共同提升。”他说。 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多方力量,目前催花牡丹销售渠道已全面打通,从业者更应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uahuilana.com/dhhlfb/13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海湾镇迎来年花采购时节,美好花语送给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